輪王寺歷史

輪王寺

輪王寺由高僧勝道上人(735–817年)建於766年。他一直立志要在日光建立一個宗教中心,在研讀了奈良佛學之後,他經歷了千辛萬苦,終於抵達日光。幾個世紀以來,這座寺廟已經從最初簡陋的茅草屋發展成為有著華美佛堂和神社的龐大建築群。1603年至1867年,德川幕府統治著日本,這座寺廟得到了德川幕府的支持。今天,這座寺廟已蛻變成日本最大也最為重要的宗教機構之一。涵蓋了國寶大猷院以及其他38個重要文化財產。

 

從簡陋的茅草屋到宏偉的佛堂

儘管勝道和他的門徒們在766年搭起的第一座建築不過是一個簡陋的茅草屋,但他們熱忱地致力於將這個僻靜的地區發展成一個繁榮的寺廟建築群。落成後不到1個世紀,輪王寺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當時,京都是日本的文化及政治中心,甚至連京都最有權勢的聖人也開始到訪這座寺廟,進一步促進了這座寺廟的發展。正是這些早期信徒的虔誠奉獻,輪王寺迅速確立了其在日本最偉大的宗教機構之一的地位,一直發展至今。

 

兩社一寺

現在,日光是佛教的輪王寺和兩個神社:日光二荒山神社和日光東照宮的所在地。在並不太久以前,它們都屬於一個統一的管理體系,統稱為日光山。日光山結合了佛教和神道教,這種日本特有的兩種風俗的融合,被稱為“神佛習合”。1867年武家政權結束後,新政權於1871年決定在兩種宗教之間建立明確的區分。政府發佈了“神佛分離令”,要求日本所有宗教機構只能從屬於神道教或佛教二者其一。在日光山,兩個信仰體系融合的歷史已經超過千年,無法輕易地從二者中進行選擇。取而代之的是將日光山分為三個部分,創建了目前兩社一寺的體系。

 

山即是佛

幾百年間,日光在神道教和佛教的融合間產生了一個特殊的信仰體系。神道教的核心在於對自然環境中依自然規律顯現之自然精靈的尊崇,因此該地區的三座高山:男體山、女峰山及太郎山本身即被視為神明。輪王寺的三個主要佛教神明:千手觀音、阿彌陀如來和馬頭觀音被認為是這三座山的化身,而山同樣也是神明的化身。

 

政治支持

17世紀初,日光山寺廟建築群受到了當時執政的德川幕府的支持,這一時期,寺廟最具標誌性的建築落成了。1613年,德川幕府的第一個將軍德川家康(1543–1616)任命其信賴的宗教顧問高僧天海(1536–1643)為日光山住持,令其重新振興寺廟。最值得一提的是,東照宮的建造和將德川家康的亡靈作為東日本的守護神供奉,都是在天海的監督下完成的。後來,德川家康的孫子德川家光(1604-1651)繼續了德川幕府對日光山的支持,致力於使其成為日本最宏偉的寺廟之一。依照他的遺願,他令人驚歎的陵墓——大猷院便建造於日光。在德川家康、天海和德川家光三位領袖的努力下,日光山才成為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個壯觀的建築群。

 

皇室治理

德川幕府統治初期,德川家康為了確保自己對日本統治的合法性,致力於與皇室建立密切的關係。到了17世紀中葉,日光山被指定為“門跡寺院”,即由立志修行佛學的皇室皇子擔任住持的寺廟。在這裡擔任住持的皇子被稱為“輪王寺宮”,同時也兼任佛教天臺宗的兩個非常重要的寺廟:東京寬永寺和位於京都附近的延曆寺的住持。德川幕府期間,皇室成員享有相當大的政治和宗教權力,德川幕府與皇室之間形成了長達2個多世紀的牢固關係。

 

TOP
Nikko-zan Rinnoji

© Nikko-zan RINNO-JI Tem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