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猷院

大猷院

大猷院是德川幕府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1604–1651)的最終安息之所。德川家光在1623年繼任幕府將軍。但是他的父親,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在退位後直到1632年去世前,仍作為大御所繼續統治著日本。這種模式承繼了幕府第一代將軍德川家康建立的模式。德川家康在1603年就任將軍,但1605年便退任,退位後直到1616年仍作為大御所繼續統治著日本。1633年掌權後,德川家光鞏固了幕府的權力基礎,推行了一種政治體制,直到1867年幕府結束前仍在生效。

德川家光最偉大的成在於實施了制約封建大名勢力的政策。1600年關原之戰後,德川家康尚未重新統一日本時,各支強大的軍隊掌握著相當大的政治權力。最顯赫的封建大名們不習慣屈服。一段著名的軼事中說道,德川家光曾召集這些大多遠比他年長的權貴,宣佈道:“我生來便是將軍。今後,我把你們當作我的家臣。如果有異議,就回到領地準備開戰吧。”

德川家光在他的政權初期,建立了參勤交代制度,要求各藩大名舉家遷至江戶(現在的東京)1年,第2年才能返回家中。當大名留在自己的領地時,他的妻子和繼承人便留在江戶為質。除了迫使大名花費大量資金以免其用來擴充軍隊,這一制度也使幕府得以更密切地監視封建大名。德川家光在1635年實施了孤立主義的鎖國政策,這一政策嚴格限制了外國人進入日本,也禁止普通國民離開日本。島原之亂(1637-1638)被鎮壓後,日本在200多年中都保持了和平。

大猷院的重要不僅在於它是第三代將軍的陵墓。大猷院的建築物、裝飾物和其他元素也旨在彰顯德川幕府的權力和威嚴。例如,通往陵墓的大門共有三道,每道門前都有兩尊或兩尊以上的神像鎮守避邪。通常情況下,神社和寺廟是由有兩尊守護神在側的一道大門保護。此外,路邊是成排的石燈籠或青銅燈籠。這些都是最顯赫的封建大名捐奉的,以此表達他們對幕府的服從。也有些燈籠是來自皇室。它們的存在從物質上體現了皇室與幕府之間的緊密聯繫,以及德川幕府統治的合法性。

陵墓極為美觀,但設計中還體現了第三代將軍對祖父的尊敬。德川家光在選址時既靠近德川家康的陵墓,又小心地不讓自己的陵墓與壯麗的東照宮爭鋒。例如,東照宮採用白、金色調,而大猷院則選擇了相對等級較低的黑、金色調。漂亮的裝飾品也相對內斂。

 


遊覽地圖

TOP
Nikko-zan Rinnoji

© Nikko-zan RINNO-JI Temple